2025年首月金融数据日前出炉,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“成色”显现。央行2月14日发布的2025年1月金融数据显示,2025年1月,人民币贷款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分别为5.13万亿元和7.06万亿元,同比、环比均实现多增。
此次金融数据“开门红”,信贷数据尤为亮眼: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比上年同期多5833亿元。其中,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5.22万亿元,同比多增3793亿元。
“基于‘加大货币信贷投放力度’的要求,在2025年年初实现积极的信贷和社融投放,抓好经济的开局起步应是货币政策当前阶段的主要诉求之一。”广发证券资深宏观分析师钟林楠分析,2025年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中,企(事)业单位中长期贷款增加3.46万亿元,结束连续10个月的同比负增,同比多增1500亿元。“这是建筑业、制造业新增项目年初启动的信号。”
与此同时,今年春节提前至1月,部分消费信贷需求也提前释放。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,春节期间全国家电、手机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66%、182%,其中电视机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27%。
“进入2025年,实体经济资金需求有所增加,加之基数效应影响,主要金融数据大都同比多增。”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注意到,1月份社会融资分项中,企业债券净融资、政府债券净融资均同比多增,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提前发力,“1月地方债计划发行和实际发行之差为近年同期最大,主因是无计划省份也发行了较多债券,这与置换债和专项债‘自审自发’试点有关。”梁斯还发现可以杠杆的股票软件,委托贷款、信托贷款等表外融资项目均出现增加,这意味着实体经济融资渠道更加多元化。朱彩云